管理员请 登录
您的位置:首页> 学术交流>学术前沿

学术交流

刘丽教授为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做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2023-07-11    浏览:165

申荷永:汉字的心理动力

采访整理/张素闻仓颉结绳造字以来,经过漫长的衍变,汉字的象形、会意、转注、指事、假借、形声的功能不仅被语言学家津津乐道,也被平常阅读和使用汉字的人们叹为观止:“母”字最早是女子怀抱婴儿哺乳的样子;而“祖”字在甲骨文时期干脆就是男性生殖器的形状;繁体字的“爱”是有“心”的;“智”字不仅有知识,还要有光耀大千太阳般的善于运用;“怪”是将圣人之心竖起来;“考”字假借于“老”字……汉字的庞大和丰富,我们穷其一生也未必探索得完,难怪张大春在《认得几个字》里感叹:如果现在有人问我,“你认得字吗?”我说,“我认得几个字,不过,还在学习”。如果稍微有点阅读爱好,汉语言文学又为我们打开了瑰丽的宝藏,《诗经》之自然、《庄子》之逍遥、李白之豪放、东坡之豁达、纳兰之清新……更不用说百家争鸣时期,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道家的静虚无为,墨家的兼爱非攻……不小心转进去,会忍不住对文字沉吟一番,思量一番,体会汉语言这个工具何以竟能如此优美如此熠熠生辉。有人甚至以为:一个人掌握的词汇量和他的智力成正比,词汇越来越散失,则表示你的智力也在开始衰退。更有趣的就是汉字背后丰富的心理动力,此次,恰好有幸请到申荷永教授谈这个主题。申教授长期从事中国文化的心理学研究,是享誉国际的心理分析师,汶川大地震后,教授带领志愿者们在震区一线建立多个心灵花园工作站,为地震中的受难同胞提供心理援助,坚持工作至今。对话——记者问:在您看来中国文字有哪些特点?申荷永教授答:汉字属于表意和象征性文字,具有明显的意象性特点,其象形、会意、转注、指事、假借和形声之六书便是其主要的特征,都具有重要的心理乃至心灵的意义。我们汉字的思想、情感和意志,这也是心理学的“知、情、意”三要素,都以心为本,或寓心其中。我一向认为,汉字中包含一种得天独厚的心理学智慧,包含着一种别具一格的文化心理学体系。汉字中所包含的意象和表意,也影响了我们的具象性思维。辜鸿铭先生一向认为汉字属于心灵的语言,便是把握了其中的这种特点。荣格(C.G. Jung)也曾学习汉字,称汉字为可读的原型,也能把我们引向有关汉字特点的深层探索。记者问:您怎样看繁体字和简体字在心理学意义或者文学化意义上的差别?申荷永教授答:汉字不仅有生动的意象,而且有很强的心理特征,尤其是“心部”汉字,包含着丰富的心灵元素。英文称汉字为“Chinese Characters”,在表达“汉字”的同时,也让人联想到“中国性格”或“中国个性”。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差别肯定是有的,就我个人经验而言,读古书最好还是读繁体字的版本,而且最好也是用繁体字做笔记,汉字的意象非常丰富,具有特殊的生命力。比如,感应的“应(應)”字,繁体字“应”(應)是有心的,上边是“雁”字的象形,雁具有特殊的意象,古代称之为执鸟,飞行常显“人”形,《易经》中有许多卦都取自鸟的意象,比如“中孚”:鸣鹤在阴其子和之……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汉字的简化除了其自身的演变作用,也具有某种政治的含义。比如,台湾方面有许多反对大陆汉字简化的声音,有人将其编为顺口溜:“关(関)无门、听(聽)无耳、爱(愛)无心、产不生(產)”等等。曾经有一位台湾的学者,在美国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当着众人的面说我,“你看你们大陆人,把‘爱’的心都去掉了,成何体统。”尽管我自己仍然是喜欢繁体字的“爱”,但我当时的回答是,“那你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易经》的咸卦用无心之咸来表达有心之感,呈现的正是超越性的无心之感而无所不感,这也是我们用简体的无心之爱来取代繁体的有心之爱的缘故,所表达的是大爱无心的博爱之境界。”有些简体字看起来也不错,比如“泪”(淚),突出了“目”;“尘”(塵),寓意小土,也很形象。尽管如此,我们的繁体字更具神韵。比如,繁体的“听(聽)”,不仅是有耳,耳下有“王”,而且伴随着“十目一心”,寓意听之圣者之道。而这种倾听,也正是我们心理分析的基本功,正如庄子所说,不仅可以听之以耳,而且可以听之以心,听者以气。为《三川行思》签名的时候,我喜欢写上“慈悲为怀”,但“怀”字,我用的则是其繁体字形:“懷”,关怀之意境栩栩如生。许多汉字的繁体字,仍然保持着其甲骨文和金文的古朴风貌,凸显生动的意象,会增加其心理效应,传达更多的语义消息。记者问:您是怎样界定心理动力?申荷永教授答:心理动力也应具有不同的水平。一般来说,“动机”就是我们的心理动力,包括我们的本能和冲动。精神分析往往被称之为动力心理学(psychodynamic)或者动力心理治疗,就是因为弗洛伊德所强调的力比多(性力)及其发展,以及无意识的动力作用。我的博士论文研究的是勒温的心理场论,其生活空间理论也被称之为一种心理动力学,强调的是人际之间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动力作用,包括他所创立的团体动力学(Group Dynamics)。实际上,荣格所阐述的原型以及原型意象理论,也是一种动力心理学,所揭示的也是更为深层的心理动力。记者问:既然是心理动力,它也有可能引导去负面的方向?动机,尤其有些无意识的深层的动机导致的书写,比如焦灼状态下的书写,悲惨的心境中的书写对心理也起治疗作用吗?申荷永教授答:通过“书写”,对于焦虑和悲伤,能够起到某种治疗的作用,或者是积极的作用,但并不一定意味着“动机的负面引导”,而是将负面的情绪进行了升华或转化。书写对于书写者面对伤痛有正面且积极的作用:书写帮助书写者认识事物觉察事物接受事物,达到内心的释放,有些积极书写更是能补充正面能量。黑塞曾是荣格的病人,通过写作而达成治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现代人写博客,或许也能通过表达寻求支持与获得友情,并且从中获得滋养。记者问:您怎么看意象和心理治疗?乾卦,君子终日乾乾,坤卦,厚德载物。这些都是有很强正面能量的文字。申荷永教授答:文字和自然与生活贴近的地方就象道一样——“百姓日用而不知”。荣格曾反复琢磨过这个“道”字,“道”的英文翻译多用大写的:Way(道路、方法、途径),但也有人直接用来表示上帝,我们也曾把西方的上帝翻译成“道”,如“太初有道”之说。“道”其实并不只是“首”所延伸出来的头脑和思维,《道德经》中有:“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正是在这样一种特殊的状态中,我们才可感受道的真实存在和意义。显然,这并非是仅仅强调头脑之认知的作用,而是突出了恍惚的意境。老子所描述的这种恍惚意象,也正是我们心理分析的关键所在。当然,《易经》乾卦之“天行健君子应自强不息”,以及坤卦的“地势坤君子应厚德载物”,本来是易经的门户,对于心理治疗和心理分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易经》之咸卦,“咸者,感也。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观其所感则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同样具有重要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分析意义。尽管一般意义上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大都借用叙述的方式来进行,但若是考虑心理治疗的中国文化背景,那么,其中汉字的心理动力特征,以及由此而衍生的具象性特点,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比如,我们说“明心见性”之明,“明明德”之明,赫然已有“日月”的意象;比如我们说“忐忑不安”,就已经把身体的感觉表达了出来;比如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这“秋”字有秋虫的形状和叫声,伴随着萧萧的落叶和心情,非常生动。而对于心理治疗而言,意象一旦凝聚和形成,“病症”就会降低;形成意象就可以和意象交流沟通,这些都属于汉字所能具有的治疗作用。沙盘游戏也是一种意象和情境疗法,也与《易经》有关;通过沙盘游戏,形成情境,触景生情,就比一般单纯的叙述或叙事要生动,其中也包含了生活情境的呈现,以及意象的涌现。记者问:荣格怎样看待象征与意象?荣格曾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申荷永教授答:荣格曾学习过汉语,深受汉字中丰富意象的吸引,称其为“可读的原型”。在荣格看来,若是无意识要对我们说话,那么,其首选的应是一种象征性的语言或意象。同时,意象本身不仅具有心灵的真实性,而且也具有心灵的自主性,具有真实的生命力。受意象和象征的吸引,荣格深入于对文化和宗教以及神话和传说,中国哲学和《易经》,以及炼金术的研究。比如,荣格和汉学家卫礼贤合作的《金花的秘密》(包括对《太乙金华宗旨》的翻译以及荣格对此文本的评论等),便集中体现了他对于中国文化的研究和发现。荣格称自己为中国文化的忠实学生,对于《易经》和中国哲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且将其运用于其心理分析的实践。荣格去世的几天前,那是1961年的6月,阅读的最后一本书,仍然是有关中国文化(《中国禅宗教法》),并且让其秘书写信给作者,表达他对于中国文化的一往情深。记者问:您怎样看儒家伦理对人心的治疗作用?申荷永教授答:儒学以及儒学经典本身便是医治人心的良药。孔子曰:圣人之道,忠恕而已;“恕”便是心理治疗的关键。孟子说:仁义礼智根于心;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可事天矣。《中庸》中有:喜怒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下之大本焉;《大学》中明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达于至善。而方法和途径,落在正心诚意上……这些都是儒家心法,也都可以作为我们心理分析之心理治疗的基本原理。记者问:老庄与心理动力?申荷永教授答:荣格说他是庄子的信徒,其自传是用老子章句作为结束的。对于荣格的心理分析,甚至是对于所有的心理治疗,道家哲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包含了一种特殊的心理动力。老子第一章提出:常有欲以观其缴,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也曾说,孰能浊以止静以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其中都包含着心理动力的表达和意义;庄子之《逍遥游》,其《齐物论》,其《应帝王》……同样包含着心理动力,以及心理动力的表达和意义,以及对于我们心理治疗和心理分析的启迪。记者问:中国文字中的意象和治疗效果与能力?申荷永教授答:对于深度心理学来说,不管是治疗还是治愈,总是要涉及到心灵,涉及到人类内心深处的原型和意象。对原型和意象的研究和探索,也是对人类心灵和心灵境界的探索和追求。汉字中的意象是具有某种心理治疗的功用。比如,我在国外工作的时候,曾用过“息”字之意象,当我和我的来访者共同面对这“息”之意象的时候,“息”之从“自”从“心”之意境逐渐显现,治疗和治愈的元素也随之涌现。再比如,我们汉字的“智”,或许和太阳崇拜有关,惠能对五祖弘忍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想想内心总是象太阳一样光明四射照耀大千,就已经是美好的充满能量的生命状态。伏羲时代,常有鸟类的崇拜,鸟会飞翔,飞翔是一种对自由的原始向往,可以传来天际的消息。又比如“观”字,其繁体是:“觀”,觀鸟长着长长的嘴巴和高高的脚,会常在水里觅食或探索,寓意内视、内观或内在的觉察。内在的觉察本身就是主体自身在发挥治疗功能,也就自然会有治疗的效果。《说文解字》当中对天干地支的解释是其中的精华,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简明的汉字结构中包含着无限的生命意象,自然也就包含着其心理治疗的意义和作用。我总是让我的学生把《说文解字》和《康熙字典》作为案头书,至少要熟悉其中的“心部”汉字及其象征性的意义。记者问:文字有时也有它的有限,比如词与物的尴尬,道与言的差别、文字的遮蔽作用等等,我们要如何看待?申荷永教授答:词语的转换折射出心理的变化,心理的变化也会带来语言的变迁,词与物的失调,甚至是“词不达意”也比比皆是。比如说“阴阳”、“八卦”、“巫师”……这本来是我们中国文化中具有神圣意义的概念,但在当今社会都已变化得莫名其妙了。尽管这其中有科学与理性之进步的影响,但是,也有逐渐失去语词之本义的趋势。庄子的得意忘形说,以及与此有关的得意忘象、得意忘言,本来都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但“得意忘形”都已只是某种负面的形容了。文字的本义是重要的,文字是文化的心灵,尽管时代在改变,但这种关乎心灵的元素希望不被遗忘。记者问:文字之外还有哪些心理动力?申荷永教授答:言为心声,具有心灵特性的汉字,包含着重要的治疗作用。同时,音乐也是很好的心理动力,《礼记?乐记》中有:“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于物也。”我去雅典卫城的时候,特别去了埃皮道鲁斯,是乐城,也是医神的故乡,很多人不知道医神就在那里,但都会去看大剧场,剧场建于公元前4世纪,是全希腊保存得最好的剧场,现在还在使用。歌舞也很能带来治疗效果。宗教的仪式与唱颂行禅,乃至劳动,都很有治疗效果。我们在四川震区心灵花园的心理援助工作,被称之为“慈悲疗法”,其中,既具有我们汉字之“慈悲”的意象,也具有“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理念,我在《三川行思:汶川大地震中的心灵花园纪事》中对此做了总结,其中也涉及到文字的心理动力和我们汉字的心理分析实践。许多年前,我在《中国文化心理学心要》的后记中曾这样说,“作为以汉字为母语的中国人,对汉字简直是太熟悉了。自幼由汉字伴随着长大,每天读书写作,象空气与食粮一样与汉字朝夕不离;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对汉字感到神奇,我仍然对我们的文化感到神往,心中永远都充满一种无限的感激。”直至今日,这依然是我的心情。申荷永:复旦大学与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心理分析师,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ISST)心理治疗师, IAAP暨ISST中国发展组织负责人,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CFAP)主要创办人,国际意象体现学会(ISEI)主要发起人之一,“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1998-2009)主要组织者,爱诺思(Eranos)基金会“东西方文化圆桌会议”(1997/2007)主讲人、美国社会问题心理学研究会(SPSSI)资深国际会员。1984年至1989年随高觉敷教授治学,获博士学位后担任高觉敷教授学术助手;1993至1994年美国南伊利诺伊大学访问学者,进行团体动力学的研究;1996至1998年作为富布莱特(Fulbright)学者在美国讲授“中国文化心理学”,并在美国帕罗?阿图超个人心理学研究院(ITP)、美国旧金山荣格心理分析研究院、美国加州整合学院(CIIS)等做访问学者;1999至2000年在瑞士苏黎世荣格心理分析研究院受训,2000至2002年在美国旧金山荣格心理分析研究院研习,随后获得IAAP心理分析师资格,ISST和美国沙盘游戏治疗学会(STA)心理治疗师资格。主要成果:《心理分析:理解与体验》、《中国文化心理学心要》、《团体动力学》、《心理场论》、《社会心理学:理论与实践》、《心理教育》、《沙盘游戏治疗》、《心灵与境界》和《三川行思》等10多部专著。从1993年开始,与国际分析心理学会合作,组织与主持了“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与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学会和国际意象体现学会合作,组织了多次的专业研讨与培训;同时也是北京大学第一届“中国荣格学术周”(2006)和复旦大学第二届“中国荣格学术周”(2008)的主要策划与组织者。原帖地址:http://blog.sina.com.cn/zhangsuwen

2022-12-31    浏览:96

Stan Marlan:荣格在中国

荣格在中国记第一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 Stan Marlan当默瑞·斯丹博士和申荷永博士邀请我参加这次历史性会议的时候,我感到无比的兴奋,要远行来中国,在此会议上来报告我对于道家炼金术的研究。访问中国,访问那些已成为我内在生命意义的地方,是我一直的梦想。尽管在其近代的历史中也充满了物质化倾向,无数世纪以来,中国仍然是产生和养育世界伟大精神传统的地方。在我早期的东方哲学与宗教的训练中,道教和禅宗在我自我认识和发展成为荣格心理分析家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荣格心理学和中国文化融会,使我在六十年代开始对那些曾被认为是激进或超前的思想进行实验。这些思想在阅读荣格关于东方圣书的评论的时候获得了支持,尤其是《金花的秘密》,那部使荣格感到与其自己的深度心理学研究十分切合的中国炼金术的著作。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生,我也有幸与张钟元(Chang Chung-Yuan),一位翻译《道德经》,撰写了《道家与创造》的中国学者一起学习。张钟元博士对于道家的热情也表现为对卡尔·荣格的兴趣和尊敬。张钟元博士常邀请学生到他家中,分享他对于中国艺术、诗词的热爱,以及其关于中国瑜伽和内丹的深奥造诣。在我完成了跟他学习的时候,他给了我一封荣格在1950年写给他的信的复印件。这是荣格给张钟元博士的回信,现在已经被收录在《荣格书信集》中,在这之前,张钟元博士曾把自己撰写的关于道家哲学的手稿寄给荣格。在这封信中,荣格表达了其对于道家思想的高度称赞与欣赏,他认为道家思想是“他所见过的对于宇宙真理最完美的表述之一”。但在另一方面,荣格也看到的对于那些只是单纯模仿东方思想的西方人的一种危险,他认为这种单纯的模仿会导致他们与自己的内在基础进一步的分裂。为此,荣格强调以自己的文化为背景来追求宇宙真理。这也是荣格认为他正在身体力行的任务。   尽管就我的经验来说,并不能轻视荣格的警告,但同时我也认为不能把荣格的态度作为教条。在其批评中包含了这样一种洞见,荣格揭示了未成熟的精神分析实践中的阴影层面,这也正如黑尔曼(James Hillman)所阐述的将精神分离心灵的危险。然而,在所有涉及心理层面的工作中,以各自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来予以判断尤其重要。一般来说,心理分析与灵性传统的关系仍然是一种开放性的问题,一个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和对话的问题。我在这次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上的报告:“道家内丹中光明与重生的蕴涵与荣格心理分析”,便是为了继续探索这一问题,同时,我也对道家文献中的意象和心理分析过程中梦的工作意象进行了比较。光的循环意象以及心灵胚胎的涌现,可以用来把心理分析的工作与道家心神训练进行比较。这次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把荣格心理分析家和中国学者及修炼者聚集在一起,大家可以亲密地交换观点和思想,提供了一个完美的机会来进行这些问题和许多其它问题的探索。会议在中国广州的华南师范大学举办,申荷永博士担任大会主席,他是这所大学的心理学教授。   举办这样一个会议的最初思路,始于几年前默瑞·斯丹博士收到申荷永博士读了他的《荣格的基督教态度》(Jung’s Treatment of Christianity)之后的一封通信。于是,也就有了访问中国的邀请。默瑞·斯丹博士和当时担任国际分析心理学会主席的托马斯·科茨(Thomas Kirsch)博士一起远行到中国,做了一周关于荣格思想的讲座和介绍。作为回报,他们邀请申荷永教授参加在瑞士苏黎世举行的国际分析心理学大会。申荷永博士同时也访问了爱诺思(Eranos)。1997年,默瑞·斯丹博士邀请申荷永博士和戴维·罗森(David Rosen)博士等在美国芝加哥荣格研究院举行了一个关于荣格思想与中国哲学的对话研讨会。随后,申荷永博士开始了其在旧金山的心理分析训练,但后来又提前返回了中国。这个时候,默瑞·斯丹博士建议申荷永博士在他广州的大学组织一个国际研讨会,这样荣格心理分析家和世界各地的其他专家可以被邀请,来与当地的中国本土学者来进行对话和交流。我怀着一种朝圣的心情来计划这次旅行。这是结识同行的机会,这是踏入一个长期以来对我充满幻想和灵感的神话般世界的机会。很多年以前,我读了Erwin Rousselle提交给爱诺思的一篇论文:“当代道家思想的精神指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记得其中有这样一段关于内丹和中医的部分,他这样写到:“在我们内在世界的深远空间,有那些微观结构和我们藏象的鬼怪与神灵出没……”他是在描述一种非文字生理学的内在系统,这是古老中国宇宙论中魔法-灵性系统的一部分,在其中,人被看作是一个小的宇宙。这是一种转化的过程,周而复始(循环与重生)被作为启动寻求返老还童和不朽自我创造的指引,予以详尽的象征性描述。在这种“内在世界”中,人们穿越精神领域的洞穴,凡是耕作的地方,“泉口涌出来自月亮的神性的水……”Erwin Rousselle的文章充满转化原型的生动意象,使我多年后仍然记忆犹新。Rousselle在北京白云观发现了这些刻在石板上的图像拓片。心中想着这些意象,带着我最近对于道家炼金术的研究,我出发寻找这个道观,寻找那些能够帮助进一步阐释这种过程的道士和中医。在北京,我与Li Chun-Yin博士有着富有成效的交流。Li Chun-Yin是中医研究院的教授和医生。李博士详尽叙述情绪和“五藏”的复杂内在关系,称这种关系具有生理、心理和精神的功能。她讲述了治愈过程,以及她对梦的使用,并且列举了她自己的个案。后来,我去了白云观,找到了Rousselle曾提到的石刻拓片的复印本。来到这古老的道观,数百年来人们修炼内丹的地方,确实是一种感人的体验……在那里,我也获得一本关于内丹的书,就我所知尚未被翻译成英文。在这本书中,有一些在荣格和卫礼贤合作的《金花的秘密》中使用过的插图,但也有许多其它的插图。发现了这本书和那石刻拓片,引领我寻找与一些道士交流的机会。而我也见到了几位对我深具影响的道长。……第一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由申荷永博士和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王国健教授的致辞揭开序幕。王国健校长带着推动东西方关系的期望来欢迎我们,他希望通过这次国际论坛的交流,理解差异,获得整合性的意义。他也提到荣格心理学对于理解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哲学对于加强荣格思想发展的相互意义。同时,他也提出,期望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能够继续,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东西方心理学研究中心。申荷永博士给大家介绍了他所设计的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的徽标,他用了汉字“思”的象形作为这次国际论坛的象征的。他说尽管我们从意识来展开工作,但通过我们的工作,是要把头和心结合起来。他幽默地呈现这样一种意象,通过下一次的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这徽标中头和心的沟通将会得到加强。申荷永博士的热情和友善性格,似乎已经为此头与心的结合与沟通开启了可能。   作为国际分析心理学会的指定代表,约翰·比贝宣读了主席鲁格·肇嘉、已选主席默瑞·斯丹、爱诺思主席罗宾逊等人的热情致辞。接着,美国加州整合研究院职业心理学学院的院长莱朗·范登戴尔致辞,他们研究院的宗旨也是致力于东西方哲学和心理学的联系和整合。莱朗·范登戴尔认为,荣格关于东方的论述和著作,也是对未来学者的期望和鼓励。他提出这次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将是这种继续探索的里程碑,在此国际论坛上,带有局限的理论会受到挑战和修正,而通过对话,将会引向一种更为和谐有效的心理学思想的发展。

2022-12-31    浏览:90

山西大学博士生导师石岩教授莅临体育科学学院“名家讲坛”

5月10日下午,在院楼425学术报告厅,山西大学公共体育学院院长兼体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石岩教授应邀到我院进行题为“锻炼与人格研究进展与展望”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博士生导师陆作生教授主持,我院以及兄弟院校师生共200余人聆听了报告。石教授首先介绍自己从事人格研究的历程与进展,并以“锻炼与人格的关系”为索引,激发在场师生的思考,以 “外向的人倾向于参与锻炼?”还是“锻炼使人外向?”引入报告主题。石教授在报告中首先讲授了国内外锻炼与人格研究的学术史;接着通过国内外有代表性的理论印证人格对锻炼的直接效应微乎其微;然后根据遗传和环境对人格影响的交互作用告诉我们,探索人格最终离不开基因,并构建了锻炼人格研究的可能路径:锻炼——脑结构——脑功能——人格;最后,石教授告诫同学们要通过科学的手段和工具做学术研究。在答疑环节中,石教授针对在场师生提出的问题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最后陆作生教授结合石教授的报告,勉励大家在做研究时要保持思路清晰、要有质疑的精神、运用科学的方法。 主讲人简介:石岩教授,博导,二级教授;山西大学公共体育学院院长兼体育学院副院长,山西欧美同学会·山西留美人员联谊会副秘书长,山西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在国家一级学会主办刊物上发表论文32篇,其他CSSCI刊物上发表100余篇,出版专著8部;参编国家规划教材10余本。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和国家体育总局社科项目等。获教育部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和山西省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 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学术讲座

2022-12-31    浏览: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