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请 登录
您的位置:首页> 心理科普

心理科普

马克•道格拉斯:学会进入赢家的心理境界

很多交易者在市场中都经历过这样一个成长路径:迷信“权威”>痴迷分析>注重心态。       迷信“权威”往往是因为我们的无知和信息的匮乏。我们渴望参与市场,但没有头绪的开始总会为“权威人士”的介入留下缝隙。明智者会跟随“权威人士”学习认识市场的方法和策略,而懒怠者则等着“权威人士”的喊单,嗷嗷待哺。但不管怎样,我们终要学着自己独立面对市场,毕竟通往稳定盈利的路途总是孤独的。痴迷分析则是交易员走向成熟的表现,无论是基本面分析还是技术分析。不过市场是一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动态环境,没有一个策略能够保证永远在市场中如鱼得水,而归纳的局限总会在“黑天鹅”出现时暴露无遗。所以分析的方法是我们走向成功的手段,但痴迷手段却注定误入歧途。注重心态则是交易的归宿,毕竟盈利三分靠技术、七分靠心态。那真正赢家的心理境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小编最近重温了马克·道格拉斯的《交易心理分析》,再一次受益良多。现整理其重点如下,也希望能亲爱的交易朋友们带来新的思考:(1)你必须接受一个事实,即市场中“任何事情都可能会发生”,你不可能每次都预测准确。(2)既然你知道不可能每次都预测准确,那么就等于承认自己是渺小而又无知的,于是你将会放弃尝试频繁地预测。(3)既然你放弃了预测,那么在每一个“当下”,你随时随地都准备迎接市场中“各种可能的变化”。也就是说你坦然接受了市场的风险,犹如渔民敬畏大海那样。(4)既然你知道交易是有风险的,并且真正接受了风险,那么眼前一切的变化都不会再让你感到恐惧。因为你知道这个市场是有风险的,而且“任何稀奇古怪夸张的事”都可能会发生。既然你已经磨练出“见怪不怪”的赢家心态,那么面对盘势的任何极端的变化,你都可以坦然接受,不再恐惧。(5)既然你清楚了解在市场中“任何稀奇古怪夸张的事”都可能会发生,那么你将会培养出一种“开放的心态”,愿意接纳眼前的一切事物。(6)是的!这种“全然开放的心灵”就是我们交易生涯中毕生追寻的目标。如果我们能够“没有成见”、“没有执著”、“无所拘束”和“客观超然”,即能够以“全然开放”的心态观察市场,就能看出以前我们看不出的内容!而这些内容很可能就是市场中真正有价值的观点。(7)换言之,如果你的心灵被污染,就没办法用“全然开放的心灵”检阅市场。于是你看到或听到的都很可能是垃圾!被蒙蔽的眼睛,看不到真理。(8)为什么你的心灵会被蒙蔽?因为你的心智有污染!因为你的心智被自己的“妄想”扭曲变形!(9)为什么你有妄想?因为你的潜意识中有偏邪的欲望并且对市场抱有不正确的思想(信念)。不论是欲望还是思想,都是一种负面的能量!这些负面的力量将会杀死对你有益的想法,进而阻挠你的正确的获利行动。(10)不要全面尝试消灭这种负面能量,因为能量只能被转移。你必须学习如何把“负面的力量”转化为“新的思想系统的动力”,然后在此“新的思想系统”诞生出强大且崭新的力量。这个崭新的力量将会帮助我们超脱恐惧和烦恼,维持开放的心胸,然后让我们真正进入赢家的心灵境界。《交易心理分析》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书,其丰富的内涵也远非以上内容所能涵盖。马克·道格拉斯将“技术分析家”和“心理学家”两个身份融为一身,用无数实战的宝贵经验为我们指出了一个进入交易赢家心理境界的康庄大道。

2022-12-31    浏览:326

好书推荐: 《写给女人的心理学读本》

2022-12-31    浏览:310

心理学:当你拥有这4种能力的时候,相信你未来也会越来越抢手

导语:一个人能走多远,他(她)是否想赢,这才是最重要的,看看你是否有这4种能力:第一:多元思维:越接近事物的真相你对问题的看法就越多,你就越接近事物的真相—芒格投资大咖芒格,他曾经分享过他对事物真相的看法,他谈到了现代人需要学会多角度思考的问题。什么是多元思维?对这位智慧大咖看来,事物之间的一切都是一个互动的整体。所有人类知识都是整个研究的一部分,只有将这些知识结合起来,并贯穿于一个思想框架,才能帮助正确的知识和决策。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习多种思维模式来解决问题。这种多元化的观点使我们能够最好地看到真相。多角度告诉我们,事件的发生也是多因素的,是个性、环境、场景等因素的叠加。当你对事件的看法更加多样化时,你就能更接近真相。第二:创造力:发现事物组合的能力创造力在心理上是指在不同事物之间发现事物的能力,创造力不能是我们所说的通俗知识管理,创造力强调发现,它不定义不同事物的组合。我们现在看到的许多创新都来自于业内不同的跨境投资组合。创造力必须是罕见的,但它可以被训练,例如,写作、绘画、音乐、发明,每一种创作都必须与心灵的力量结合起来,用李健十年的时间坚持他对音乐的热爱,我们才发现,只有在10年的低调换来好作品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创作是一个回归自然和自我的过程,也是对自我反思过程的回归。那些能一直站在舞台上的人有他们自己不断的创造力。这种创造力是对自己技能的一种完善。对事物敏感,所有创造力的人都有这样的东西。他们拒绝受欢迎,他们拒绝迅速实现,更多的向内,这种创造可以说是积淀而稀薄。也可以说是事物的融合和上面事物的具体表达。第三:连通性:获得更广阔的视野和结构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人都需要更广泛的视野和模式,这有助于我们看到更广泛的视野。李善有老师曾经说过,你的未来不是取决于你认识多少人,而是取决于你认识多少人。这连接不仅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建立在共同建构和分享的基础上的,而且也是为了保持一种新的力量;对我们个人来说,为什么我们要连接,就像一个笑话,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的朋友的头发的含量很low,请不要因为你有自己很强壮,不仅仅是因为你自己out,而这out并不意味着你没有更多的成年朋友,但在自我圈的娱乐中非常狭窄。连接实际上是在移动互联网上自我管理和学习的开始。这也是我接下来要阐述的多元思维能力的基础。第四:你的可靠性:决定你能走多远你的未来资产取决于你的诚信能力背后的诚信,取决于你的判断力、性格、执行力等。因此,信用管理能力对我们的相应要求:我们必须学会管理别人的期望:为什么有些人什么都说,一个重要的因素,为什么有些人已经成为信任的来源,其他人是缺乏信用管理。你说的每一句话都需要真正的行动和执行,学会管理别人的期望,降低别人的期望,提高自我实现能力是信用管理的基础。其次,不容易承诺,承诺就是坚持到底;结论:当你具备了这4项技能时,我相信你将来会越来越受欢迎。

2022-12-31    浏览:521

从天才到普通人都一样,拖延是我们人性的一部分

1991 年,图片上这个人,George Arthur Akerlof 发表了一篇论文,叫《拖延与顺从》。其中提到他自己有一次拖延了八个月,才把一箱早该寄出的衣物送去邮局。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关于“拖延”的研究,开始进入各种学家的视野 【1】。十年之后,2001 年,这个人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记者圈子里面流传一个说法,说如果你忽然看见谁今天在微博上异常活跃,晒晒 TA 的花花草草猫猫狗狗,东家长李家短,跟 TA 八杆子打不着的事情 TA 都要跟着去嚷嚷两句,那八成是 TA 的截稿日期要到了:这是垂死挣扎的各种表现 【1】。George Akerlof 当然不是因为拖延才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记者们也并非在交稿前一刻变得无比八卦而完成那些即时的稿件。可重要的是,从天才到普通人,拖延是我们人性的一部分。和抑郁症、强迫症(等)不同,至今心理学的临床诊断里面,尚未出现过“拖延症”这个词语。尽管“拖延”似乎在“吞噬”着我们的耐心、精力甚至体力,但它还远不能被称为一种疾病【2】。所以别担心:)。那,各路学家研究了这二十多年,有很多相关的理论,所谓“战拖”的方法一一在江湖上出现。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皮尔斯·斯蒂尔教授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拖延公式”:U=EV/ID战拖=信心*价值/冲动*回报延迟我列出这个公式来,没有更深刻的意思,只是想让你们觉得“哇晒,牛 X”。我真正想说的是,是否拖延,其实本质上来讲,就是你愿意付出的代价,和你的获得之间,你做一个选择。人做选择依循两个原则:或者是追求快乐,或者是逃避痛苦。所以你上无聊高数课会迟到,但是你跟女朋友约会就不迟到;老板在办公室你就不会迟到,老板出差你就昨天晚上忘了订闹铃。对于你不想做的事情,你有排山倒海的理由拖延它;对于你事关重大的事情,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你也在所不辞。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是“拖延成性”。相信我,你都是有选择地在去拖延。而更有趣的是,拖延也确实会带来价值。在表面上看来,拖延的时候我们完全没有做正事,我们赏花摸狗吃薯条刷微博,创造一切和它不相关的事情。可是其实你并非什么都没有做。的潜意识一直在处理相关信息。你一边享受“偷来”的愉悦,一面不断地为自己尚未做的事情感到焦虑。这个过程里面你甚至还会收集和“做正事”有关的一切信息。你收集一根一根稻草,放在骆驼背上,等着 drive 你去行动的最后一根。当然,有的时候一件事情拖着拖着,我们就干脆不做了。这其实也是拖延本身所给你传递的价值:你能够通过它,来区别事情的重要性:辨别哪些事情对你是真正重要的,哪些其实无足轻重。有些事情的代价,你愿意承担。有些事情你越拖越捉急,尽管情形糟糕,你还是会爆发去努力去做。我还很欠抽地想说,拖延还能带来创造力!很神奇。很多人说,常常拖了一周没有写稿,却在 deadline 前的两个小时,哇晒,灵感爆棚。广告圈里面也有句话说,牛 X 的创意,都在最后一秒出现的。(@点名时间何峰 也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讲最大的限制,往往带来最大的创意《远离庙堂 - 限制和创意的关系)》。我常常觉得,有的时候我们是自动选择了“拖延”这样一个工作方式,以来激活自己的创造力。你的肾上腺激素在 deadline 之前加速分泌,你调用你全部的资源,赶在 deadline 之前拼命做完。我无数次信誓旦旦说,哇晒,如果我当初不是这么拖延,如果我更早一些准备,我一定能做的更好,你看现在这个草草的结果,并非我的实力。我的经验是,忘了这个话吧:)你其实已经尽了你所有的努力,你耗费了大量精力在逃避和焦虑上面,亦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在截止前一刻行动力爆棚。无论怎样,是你自己选择,要现在的结果。借用@璇儿 在一次工作坊上说的话:其实人最舒服的,是在怎样的状态之下,就接纳怎样的状态;而最糟糕的,则是在拖延的时候,憧憬忙碌的状态,在忙碌的时候,去悔恨当初。所以,面对这个人性的、可爱的,会带来些焦虑感,亦可能带来灵感的的“拖延”,不要捉急,请去享受它:)。注:这是我 8 月底在木马剧场关于拖延症的演讲的整理稿。跟当时的演讲亦有调整出入,非写作文章。---【1】来自:科学松鼠会小如:《有种快乐的代价叫拖延》(强力推荐此文章)同时推荐:刘丹《拖延的秘密》【2】大多数拖延的行为是人的共性,但并不意味着严重的“拖延“无害。拖延是“症状”,但它不是”病“的根源。打个比方:拖延行为可能是“抑郁”、“焦虑“所带来的;或者由拖延所产生的抑郁、焦虑情绪你无法处理,那么,治疗的目标不是”拖延“,而是“抑郁”和“焦虑”。---------------简里里,伦敦大学学院认知神经心理学硕士,大学讲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美精神分析联盟成员(CAPA)。 心理动力学取向。从业六年,接待个案超过 2000 小时,长期接受督导和个人体验。

2022-12-31    浏览:374

心理学家:真正聪明的女人经常将7句话挂在嘴边!

作者:等你归来的地方  来自百家号我尊重你的决定男人询问女人做一件事的决定,更多的是想要得到女人的建议并尊重他的决定,一个高智商的女人,一定不会直白质疑男人的决定,而是选择尊重他的决定。一个高情商的女人,一定懂得尊重。尊重男人的决定,并陪在男人身边,与他同甘共苦。这样的女人,哪一个男人舍得放弃。能静下心来听你诉说男人也会有自己的苦衷,又无法跟外人说的痛苦,有的时分特别想能有人可以倾诉。沉稳细心地女性,往往会对男人纤细的情感改变有所发现,在他心境低落的时分,可以陪在他的身边,听他说这些日子的痛苦和不容易。这样的女性,会让他拿心去感谢的。尽量让对方多说,引导对方多说。原则就是尽量别让自己说出“我”这好像听起来容易,但是你可以试一试,从现在开始,在办公室说上十分钟的话,千万不要说出我字,每次要说的时候你就改为你,你会发现。这一点其实并不好做到,但当你习惯用“你”这个词时,你会发现你把话题变成了对方的畅所欲言,问题从陈述句变成了疑问句,当你用询问的方式跟对方聊天的时候,你会发现对方往往是畅所欲言,无所不谈的。提问的沟通方式会让你在办公室的人气瞬间提升一大部分,这时候越具体的提问也会越容易让对方回答,也就可以接着聊下去了。想起咱俩过去的事有句歌词是这样唱的,“我所想到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而一个女人说她“想起咱俩过去的事”不正是一起经历的酸甜苦辣吗?她与你一起度过了时光,愿意和你一起去回想那些美丽的岁月。一个常把这句话挂嘴边的女人,爱得细腻。给你添麻烦了,有事你说话。这也是向人表示感谢的一句话,向别人讨教的时候,不要那么理直气壮好不好?没有人有这个义务去帮你。有事你说话,这不仅是一种态度,更要成为一种习惯,只有你积极的去帮助别人,满足别人的需求,别人才能够帮你,大家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更加的融洽,这是一个相互弥补的过程方法。我陪你啊人都是怕孤独的,有的人会说出来,有的人会用沉默代替,最好的感情是无论顺境逆境,女人会对自己说我陪你,胜过了千言万语。情商高的女人知道男人需要的是什么,男人也需要陪伴,需要自己在他身边给他安全感,所以会说这样的情话让男人开心。“幸亏有你”简简单单一句“幸亏有你”,承认对方在事件中的重要性的同时,强调了双方的协调性和互相信任。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单方面强调对方在事件中的重要性,不利于往后寻求更多的帮助。因为我们更愿意最小的付出达到帮助的目的,因为这样做我们将面临更小的心理负担,幸亏有你,潜台词是你和我缺一不可,我们共同解决了这道难题。

2022-12-31    浏览:282

心理健康辅导

心理健康辅导是情感导师与受辅导者之间建立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进而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现实的过程。作为一名心理辅导工作者,建立和健全心理保健体系,维护对方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目的1、给予被辅导者情感支持。2、激励被辅导者摆脱生活困境的信心和勇气。3、让被辅导者更全面准确地了解自己。4、让被辅导者学会管理自己,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5、纠正被辅导者的错误观念,提高其对现实问题的分析水平。6、获得积极情感的体验。内容1、耐心倾听被辅导者的倾诉,给予相应的安慰和鼓励。2、进行必要的心理测查。3、对被辅导者的理论学习进行辅导。4、对被辅导者的日常生活进行督促。5、进行现场演练以提高被辅导者的生活技能和情感体验水平。6、帮助被辅导者及时化解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分类心理辅导模式是体现某种心理辅导思想、目标定向、促进其心理辅导功能发挥的操作思路。心理辅导基本模式的确立是我国学校心理辅导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心理辅导模式的分类会因为不同学派的理论、不同技术、不同的服务对象而有所不同。根据在心理辅导中采取的技术和理论可以划分为:个人中心辅导模式、心理分析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交互分析治疗模式等;1、按学科划分有:医学(生理)模式、教育学模式、心理学模式;2、按服务的对象和目标不同,还可以分为:障碍性心理辅导模式、适应性心理辅导模式、发展性心理辅导模式。(1)、障碍性心理辅导模式是针对有心理障碍、患某种心理疾病,并已影响其正常生活和学习的辅导对象,其目的是通过系统的心理辅导来克服障碍、缓解症状、恢复心理平衡,因而障碍性心理辅导模式具有矫治功能;(2)、适应性心理辅导模式是包括正常个体在内的心理服务,其目的是通过心理辅导,排解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改善适应能力。因而适应性心理辅导模式具有预防功能;(3)、发展性心理辅导模式是针对所有发展中的个体,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尽可能圆***满地完成各自的心理发展课题,妥善解决心理矛盾,更好地认识自己、社会,开发潜能,促进个性的发展和人格完善。学校心理辅导学校心理辅导,是指教育者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行为科学乃至精神医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集体辅导、个别辅导、教育教学中的心理辅导以及家庭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从而充分开发自身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与人格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学校心理辅导应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学习辅导学习辅导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辅导是对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如认知技能、知识障碍、动机,情绪等)进行辅导;狭义的学习辅导是对学生经历了学习挫折和困难时产生的心理困扰和行为障碍进行辅导。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意义上讲,广义学习辅导更具有积极意义,它符合学校心理辅导以发展性目标为主的精神。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学习辅导与现时家长请"家教"帮助孩子"补缺"或"加压"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也和教师课后对学生进行辅导有区别,但后者是学习辅导的一小部分。学习辅导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习动机、学习情绪与学习习惯进行训练与辅导。人格辅导这里的人格是指与个人对己、对人、对事方面的个性心理品质。它着重对学生的自我意识、情绪的自我调适、意志品质、人际交往与沟通,以及群体协作技能进行辅导,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辅导它主要是通过休闲辅导、消费辅导和日常生活技能辅导等,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技能。这对于学生将来获得幸福而充实的生活具有潜在的影响,同时对他们发展个性、增长才干、提高学习效率也具有有力的迁移作用。职业辅导升学与择业是人生发展的必然过程,是事关个人前途的重要事件。职业辅导是为学生未来的生活作准备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在了解自己的能力、特长、兴趣和社会就职条件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职业的选择和准备,为今后顺利地踏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中,存在着一些"非智力因素",影响、制约着学生的学习。1991年由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德·赛拉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琼·梅耶秉承"非智力因素"的概念而提出了情商(英文缩写EQ)这一术语。何为"情商"?即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面对并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同情和关心他人的善良、善于与人相处、把握自己和他人情感的能力等等。简言之,情商是人的情感和社会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用以表示人的认识自身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水平。从心理学角度讲,则是指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好胜心、求知欲望、学习热情、成就动机、坚持性、独立性、自制性和克服困难的勇气等都是情商的表现,属于动力系统。近年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培养学生的情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智力因素相比,非智力因素的矛盾更为突出。也可以说,积极的情商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情商的培养则越显重要。另外心理健康也属于情商的范畴。健康的心理一般有以下几个标准:乐于学习和工作;情绪适当;乐于交往;接纳自己别人;性格健全、行为正常。学习心理辅导是学校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课题,其主要对象是因心理问题而引起的学业不良的学生。研究与事实表明,中小学生大量的心理问题,都与其学习心理有关。本文拟对情商(非智力因素)学生造成学业不良,提出积极开展心理辅导的几项具体措施。学业不良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动机是指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引导使该种活动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一种内在的历程。严格地说,动机不能象兴趣、情感、意志、性格那样去培养。通常所说的培养动机,并不是指对动机本身的培养,而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或措施,去激发、转化和强化动机。学习动机水平低是学业不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他们在学习态度、动机、意志以及自我意识方面存在较多的障碍,他们的能力更多为学习动机的不足所抑制。如何调动这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激发学习动机是一个关键。学习动机激发的途径主要包含外部动机激发和内部动机激发两个方面:(1)、 外部动机激发。首先,适当运用奖励和惩罚。奖励要与学业不良学生实际付了的努力相一致,使他们感到无愧于接受这种奖赏。奖励要注意以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因为对学业不良学生而言,最大的奖励莫过于得到别人的称赞和肯定,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微笑。惩罚包括施加某种痛苦或厌恶的刺激和取消某种喜爱的刺激(如取消娱乐活动等)。但若惩罚不当,非但不能改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反而会强化这种行为,引起学生产生对立情绪。其次,创设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目前教学中的弊端之一是过于强调竞争而忽视合作。由于课堂竞争中优胜者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学生是竞争的失败者,因而更容易诱发学生学业不良学生的自卑、自暴自弃心理。因此,应通过创设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来激发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习动机。如改进评分方法,采用鼓励性评价,淡化竞争气氛,用类似分层作业的方法提倡互助与协作,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协作,有效地调动学业不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2)、 内部动机激发。 内部动机激发的措施主要包括:1)、进行有效的归因训练。它有利于学业不良学生分析失败的主、客观原因。2)、帮助学业不良学生实现角色转换。3)、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4)、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胜任感。 激发可以产生学习动机,反复激发及创设各种条件,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可以转化为学习动机。激发、转化、强化三者轮流交替、相互影响,就会使学生学习动机得到加强、巩固,并持久地维持下去,始终发挥作用。实现渠道1、门诊咨询即在心理咨询室坐等来访者上门咨询,一周集中固定时间进行若在咨询时间外有来仿者,也接受咨询。2、书信咨询即通过书信交流形式进行心理辅导。操作简单,运用方便,非常适合对自己的心理障碍有顾虑,比较胆小、怯懦的人群,这种咨询方式随时进行,及时回复。3、电话咨询公布办公室电话、与辅导对象通过电话进行沟通。4、专栏咨询专栏咨询是结合实际,通过广播、报纸等形式对群体的典型心理辅导进行解答。这可充分调动辅导对象共同完成。广播则可根据实际随时进行。5、团体心理讲座针对团体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当面集中指导和咨询。结合群体对象的实际开展团体辅导项目。6、网络心理咨询是指以网络为媒介,运用各种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帮助当事人以恰当的方式解决其心理问题的过程:就目前而言,网络咨询务方式主要包括即时聊天软件(QQ,ICQ)、电子邮件(E-mail)、电子布告(BBS)个别或团体交谈等。

2022-12-31    浏览:409

范红霞专访:心理分析师个人成长的意义!

专访范红霞教授在国内发行的《心理分析》期刊创刊序言《河与船》中,法国著名的荣格心理分析师、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前任主席克利斯汀·盖拉德(Christian Gaillard)曾写到:一个心理分析团队的发展尚且如此,那作为个体的心理分析师的发展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范红霞简介:荣格心理分析师(国际荣格心理分析学会,简称IAAP),中国注册心理师(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师培训师(中国心理卫生学会)。现为山西大学心理学教授、硕导,澳门城市大学特聘教授、博导;华人心理分析联合会副会长(澳门)、 山西省心理学会秘书长。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2+3”课程导师。——范红霞教授范老师:从事心理教育、咨询,一晃30年,进入荣格心理分析领域转眼也整整10年,真不知从哪里说起(笑)。记得84年大学毕业后,我留校工作,一心想搞心理学,但大家都知道,生活并不总是遂人所愿。不少人止步于此。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当现实与兴趣无法相投时,本身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我们心中不再有自己的梦想。在我最痛苦的时候,是父亲启发了我,靠着自己的理解和领悟,我找到了光明——借着一个机遇考上了心理学的硕士研究生,真正走上心理学的研究道路。嗨,机会,像一趟急驰的列车,在它还没有过来的时候,我们要懂得去装备自己,这样,当列车急驰而来的时候,我们才有可能踏上这趟列车。如果只是等着机会来临才去准备,一切都将来不及了。一路走来,较深的感受是:无论环境给予你支持与否,只要我们内心有梦,并且心载这个梦想脚踏实地地走,这个梦想终有一天会实现。很喜欢一位朋友说的话:“坚持在你感兴趣的方向上,脚踏实地地干十年,你不成专家都难”。在这个过程中,坚持不下去了,往往并不是环境不允许,客观地讲,是在困难面前我们自己放弃了。当然啦,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我自己也是从一开始的自以为是、做事浮躁,一步步加深对自我的认识和了解,才渐渐变得踏实起来,变得能够更坚定、更快乐、更享受在这条路上默默地行进。范老师:10年听起来很长,但在学习的过程中,说实在的,还是蛮快乐的。噢,当然,也经历过一些相伴随的痛苦……似乎……很复杂的心情。回过头来再想再忆,噢?好像还是快乐更多呃:-)并没有感觉太辛苦。这也许正是心理学的特点,或心理分析的魅力!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说要获取国际荣格心理分析师这个资格证,只是觉得自己做咨询嘛,总需要认识了解自己,不能了解自己的情绪,怎么保证得了自己内心的情结、阴影之类不被投射给来访者而误以为是对方的感受呢?我渐渐明白,我是一定需要看清自己的,把自己看得越清楚越好。国际著名的沙盘游戏分析家茹思·安曼曾说过:无意识喜欢慢节奏。因此,在我的理解中,这个工作可能是人一生都需要去做的事情,而不只是为拿某个证书才要做的事情。于是就开始了寻找个人分析师进行个人分析体验的工作。获得这个资格先后需要经历入学考试、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这当中,需要讲英文,考试也需要写英文个案和论文以及一系列他们需要的规范表格和材料。说到这里,我必须说的一点是:申荷永教授和他的太太高岚教授为打开这一条通往国际心理分析的道路付出了很多艰辛。是他们的付出和努力才为后来的学者们提供了一种接受国际著名荣格心理分析师分析和督导的可能。我在重走这条路的时候,才深刻地体验到这种艰辛和付出,也才深深地理解了他们这样做的意义。学习是一个过程,体验带给我很多成长的喜悦。考试,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工作你都做了,考试就是一种呈现而已。尤其是写入学考试的10页纸介绍,期中考试写10页纸的自我体验报告,期末考试写50页纸的个案分析报告,那是对自我心灵非常重要的梳理,是一次次面对自我心灵的难得机遇。我很喜欢这些时候,也很珍惜这些时机——与自己相处,面向内心,面对真实。记者:就像医生不可能不感冒一样,咨询师肯定也会遇到心理问题,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在心理分析的历程中,我觉察到自己很多方面的问题,要不,那几百个小时的工作都做什么呢?!通过梦、通过沙盘、通过绘画或意象的方式,我认识了自己很多过去不知道的面向和深层的问题。随着对这些问题的认识,给心灵也带来了很多的成长,现实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大家看得见的,也是自己可以感受到的。我曾在博客中描述过我清洗心灵伤口的过程:就在那一天,我莫名其妙的开始发烧,超过38度的高烧持续了四天。当时我压根没想身体状况与心理层面的关系,后来经过分析工作我才开始清晰起来,我需要去照顾好我内心的那个“父亲”,并且需要帮他“洗伤”。虽然这一切都是在想象中进行的,但我能够切身体会到那种刻骨铭心的疼痛和父亲撕心裂肺般却又无声的呐喊!其中有愤怒、无奈、委曲,更多的是倔强和不服气,这些正是钢针之“钢”在某一个层面上的意义。那里记录了我看似快乐实则创伤累累的童年。直至那一刻,我才理解了这根钢针之痛的又一层面的意义——它是父亲一生的心头之痛。很多创伤对人的影响都是在人们根本意识不到的情况下发生的。荣格在这方面有很深远的见解:一个人心理的痕迹并不是始于他生命的开始,比如说小孩子出生之前已经于母体内存在十个月了,那十个月母亲做什么都是对孩子有影响的,所以我们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每个个体积淀的是人类的东西,是继承下来的心灵物质,而不只是个体出生之后所经历的东西。范老师:现在无论是做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分析或是治疗,两种极端不同的倾向性观点显然都是存在的。究竟是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令来访者内在的心性自然自在地发展并得以实现呢,还是无视对方存在,用自以为对的、所谓理性的东西来扭转对方,这完全是来自于个人的选择。当然,很多人都在其中间行走,但总是会走得偏左或偏右。如何看待同行,这也是咨询师个人成长的重要表现。作为咨询师,要尽可能的认识自我,哪怕面对的是一些不尽如人意的部分,那也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只有当我们充分认识这些“碎片式的人格”后,它才可能实现人格整合。否认和排斥一些不好的自我部分,只会让自我变得不完整,又哪里谈得上健康呢?更危险的是,当我们无法觉知这种自我否定,就会将这种否定投射外在,就会表现为不停否定、批判和攻击别人。范老师:之所以有这样的划分,或许是因为人们对心理学的理解不同。如果把心理学理解成理论的话,可能就喜欢去钻研理论,如果把心理学理解成生活的话,那就会发现心理学比很多人想象的都要广泛的多、深厚的多。生活看似简单,其实生活完全是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活生生的“心灵场”。生活,本身是最好的学习源泉,课堂及网络等途径能学习到的东西,相比较生活给予你的,就太局限了。你学到的各种理论,其实大量的存在于生活中,看你能否识别或觉知。如何看待同行?我当然持有更积极的态度。每个人都在尽心尽力想做好,但能做多好却受限于环境和条件——有内部条件、也有外部条件——但我相信每个人都在尽心尽力。假如有人很不幸,受到了不良环境或不良指导的影响,那很大程度上也不是谁的过错,只是我们有时缺乏识别力或判断力,还是需要更好地去成长。在同行中间,每个人从潜质中发展出来的显质不一,从小的环境不一,接受的培训不一,个人的认同和选择不一,等等,因此,对心理咨询的理解不一,选择的技术和方法也不一,但大家都在这个领域里尽心尽力,想做得更好。当然,加强沟通、促进交流是十分必要的。但我更想说的是,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分析或咨询,或许也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范老师:我对整个行业的理解还是比较乐观的,尽管有人会反映行业内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个人觉得,世界是开放的,舞台是大众的,任何人都有登上舞台表演的权利。当然,竞争也是不留情面的,命运虽然不是我们个体完全能把握,但我们应努力学习把握好自己。其实每个人都在努力往好处做,没有人走上这条道不想好好走的,只是人们有时会“心迷”,意识不到存在的问题。而个人成长,正是一种解决这类问题的专业方式之一。范老师:是的。其实来访者的心性很重要,咨询师尽可能不要让自己的东西去扰动来访者,更不是将自己的东西强加于对方。分析师和受析者、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也是同样的道理,分析师或咨询师也需要收回自己的东西,去面对来访者。以前很多来访者的确是有心理疾病的,而08年之后,来做咨询或者个人分析的,越来越多的都是心理咨询师。我有看到,做过个人分析和成长的人很不一样。甚至我有位朋友,在邀请我们帮忙介绍交往对象时,第一个要求就是希望对方做过个人分析,他觉得接受过个人分析的人,情绪会比较稳定,而且更富有积极的能量。这就是对心理分析和心理咨询的认可。范老师:我希望先做好自己。如果非要回答这个问题的话,这里涉及到一个影响和改变的问题。同行是一个群体,期待一个群体发生什么变化,需要自己先发生变化。当你先做好自己,就会形成一个“场”,这种“场”会对别人产生影响力,在这种积极的影响力中,其他人自己心甘情愿去接受影响进而发生改变,而不是被强迫。如果想刻意改变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时,是很难实现的。采访后记最后,套用克利斯汀·盖拉德的话:心理服务行业是个容器,在此汇集了许多来自各门各派的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以及心理督导师,他们手段各异,方法也不尽相同,但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大家有必要始终关注于彼此之间的相似性,而非关注于相互之间的差异、争论或甚至可能的紧张。(文章来源:心灵咖啡网www.psycofe.com)

2022-12-31    浏览:829